http://www.0245.org/bbs/
http://www.0245.org/bbs/

北京贡院

http://www.0245.org 2014-08-31 来源:http://www.0245.org/bbs/ 点击:

北京贡院,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“贡院”呢?原来就是经过考试选拔人才奉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。在古代,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。唯独“贡院”是奉献人才的。

北京贡院
北京贡院


    名字的由来

   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“贡院”呢?原来就是经过考试选拔人才奉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。在古代,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。唯独“贡院”是奉献人才的。

    贡院

    北京明清两代的贡院建立于明永乐十三年(1415年)。因当时京城的城垣和皇宫尚未完成,财力物力有限,就用木板和苇席等搭盖成考棚。四四周起先是用荆棘围成的墙。大门五间,称为“龙门”,有鲤鱼跳龙门之意。中间三门上有横匾,中门上题“天开文运”,东门上题“明经取士”,西门上题“为国求贤”。贡院内的中路主要有明远楼、公堂、聚奎阁和会经堂等。东西两旁则是低矮的考棚,又叫“号棚”,计有9000多间,贡院的四角还有了望楼。

    贡院的管理

    北京的贡院既是全国明、清会试的考场,也是顺天府(北京)乡试的地方。乡试每三年一次。在秋天,故叫“秋试”又叫“秋闱”,为九天,农历八月九日、十二日、十五日,三场,每场三天。全国的会试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,在春天,故叫“春试”,又叫“春闱”,也为九天,农历二月九日、十二日、十五日,三场,每场三天。 贡院里的监考很严,进贡院大门时,要进行严厉的搜身,以防考生的身上藏有“夹带”。所谓“夹带”,即是把考试的答案或大纲藏在身上。如有夹带,则送刑部严办。当考生进入考场的考棚后,就要锁门。称为“锁院贡试”,因贡院的外围四周是用荆棘围圈的。所以又叫“锁棘贡试”。考生每人一间考棚、一盆炭火、一支蜡烛。待试题发下来,明远楼上响起鼓声,应试的举子们就苦思冥想做起八股文来。因当时还没有钟表,就以点香为计时。 贡院的“锁院贡试”最怕着火,而着火的事件却时常发作,因此院内有很多大缸盛水以备救火。但无济于事,实是虚设。贡院着火的事情很多,如在明正统三年(1438年)的秋试,首试的头一天,就着了大火。最严重的一次,是明天顺七年(1463年),春试的第一天夜晚,考场着火,烧死了九十多个考生。明英宗给死者每人一口棺材,埋葬在朝阳门外的空地,并立碑“天下英才之墓”,人们称为举人冢。贡院屡屡失火,不得不改建,明万历年间的大学士张居正上疏皇帝,于是贡院改木板房为以砖瓦构造为主的建筑。使防火性能增强。在清乾隆时代,又把贡院修缮一新,竣工时乾隆还亲自去视察。并作诗,诗句中有:“从今不薄读书人”。 在贡院的明远楼旁有一棵元代古槐,相传这里是文光射斗牛的地方,所以叫它“文昌槐”。它的根部生在路东,骨干弯曲向西,所以树冠呈在路西边。此槐长势如卧龙,相传此槐与考生的文运有关。因此考生们都要膜拜,以登龙门,故此槐为京城的名槐。贡院的科考也给左近的胡同带来了繁荣,如呈现了售笔纸一条街的“笔管胡同”,有会馆性质的旅馆街道“鲤鱼胡同”、“驴蹄子胡同”(考生骑驴进京赶考住宿)等。其中鲤鱼胡同本来是一条小胡同,先叫“老人胡同”。进京的考生有钱的大多骑驴进京住在驴蹄子胡同,相传有一次会试时一个穷考生因没有钱,走着进京只得住到老人胡同的一位老人家,相传在科考的前三天忽降雨水,胡同地面成河,有大鲤鱼呈现。后这位穷考生竟考中了第一名“状元”。从此,老人胡同名气大振,以后考生们又纷纷住到老人胡同,想借运高中,胡同也改名为“鲤鱼胡同”。到清初,因政治上的起因,有会馆性质的旅馆都被迁到南城,以后在宣武和崇文一带陆续出现很多会馆。 中国的科举制度,从隋朝起,昌盛于唐,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历经一千余年。因“戊戌变法”取消了科举制度,创办学堂,贡院也就闲置起来,后逐渐改为官府用房和民房。现在,当年的古代考场贡院已矗立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等多座大楼。

    贡院的发展

    北京贡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,最早的建筑不过是一些木板搭成的棚子。那时分,乡试和会试每隔三年办一届,乡试在秋天,会试在春天,考场就设置在这些大棚子里。考生进考场要受到严厉的检查,一个个搜身,假定发现哪位私带纸条、书本什么的,立马送交有关部门严办。监考的时候就更严了,每个考生都有本人的考棚,考生进入考棚以后,要从外边把门锁上,这里有个说法,叫“锁院试贡”。每个考棚里放一盆炭火、一盏蜡烛灯,考生只能孤零零地呆在考棚里,要被锁上十来天,活像蹲监狱。等考卷发下来,不过多少个小时就得答完。当年,贡院着火的事经常发生,至于着火的原因,可能是把火盆碰翻了,导致木棚子着火形成的。

    明朝正统三年,举行秋试,第一天考棚就着火了,造成许多试卷被烧毁。明朝天顺七年,春试头一天,考棚也着火了,这次火着得尤其大,锁在棚子里的九十多个举人全被烧死,一个也没跑了。

    明永乐十三年,贡院进行了革新,变成了砖木结构。这么一来,就比原先安全多了。改建后的贡院坐北朝南,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。贡院大门叫“龙门”,取的是鲤鱼跳龙门之意。主要修筑有五魁祠、明远楼、至公堂、聚奎阁。贡院号房有九千多间,考生答卷就在这些房子里。号房的四角还建有暸望楼,是为监视考生用的。贡院外墙铺荆棘,古贡院亦称棘闱。 民国初年,科举制度废除了,贡院建筑被另作他用。现如今,古考场的踪影已荡然无存,仅留下了“贡院街”这么个地名。

上一篇:房山韩村河 北京周边旅游
下一篇:北京警察博物馆开放时间


排行榜 TOP9